
媒体关注 :《老字号 共潮生》——达仁堂
近期 ,天津卫视频道播出了大型系列纪录片《老字号 共潮生》。纪录片从人文故事、品牌工艺 、地域文化等不同角度切入,结合权威专家解读和珍贵档案资料 ,精彩呈现老字号在近代百年的时代浪潮中心中有家国,敢为天下先的豪情壮志 ,以及在新时代如何创新发展、勇立“潮”头的精彩篇章 。
集团旗下达仁堂 、郁美净、隆顺榕 、乐仁堂 、京万红等多家老字号品牌故事在《老字号 共潮生》逐一展播。
达仁堂
达仁堂博物馆 ,历经一年多的改造升级 ,迎来了焕新时刻。如何提升展陈,令翁悦费尽思量。在她看来,太公乐达仁的故事 ,要从这套配本讲起 。
“《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引配方》 ,是整个乐氏家族现存的最早的工艺手抄本 ,不仅有我们所说的秘方,关键还有对于不同病症的不同用法 ,以及药引子的使用 。”乐达仁曾外孙女翁悦介绍 。牛黄清心丸 、安宫牛黄丸 、六味地黄丸……配本中522种经典名方,是传承千载的岐黄真髓与中国智慧 。
1912年 ,乐达仁正是带着这套配本,毅然走出“大宅门” 。当时 ,辛亥革命的炮火 ,摧垮了清王朝的统治 ,也使具有500多年历史的乐家老铺陷入危机 。官药停办 ,家族纷争 。35岁的乐达仁,怀揣着重振家业 、繁荣国药的梦想,离开北京,远赴上海,踌躇满志开启创业之路。孰料 ,上海达仁堂开业以后 ,生意清冷 。乐达仁把最后一线希望,寄托在了天津。
1914年,天津估衣街上 ,达仁堂一鸣惊人,开业第一天就收入80块现大洋 。“品味虽贵 ,必不敢减物力;炮制虽繁 ,必不敢省人工。”恪守祖训的达仁堂 ,生意日隆 ,声名鹊起 。1897年,20岁的乐达仁曾赴欧洲游历 ,参观过德国拜耳公司 。建立现代化药厂的梦想 ,如同一粒种子 ,在他心中破土而出。1915年诞生的达仁堂制药厂 ,是中国第一家中药工厂 。古老的中医药开启了工业化的变革之路。
此后 ,达仁堂以天津为根基 ,在长春 、青岛、大连 、西安 、香港等地开设了18家分号。1942年 ,达仁堂的资本额高达414万银元 ,超越北京同仁堂 ,执全国中药行业之牛耳 。
上世纪八十年代 ,一场关于清朝宫廷秘方的复原行动震动中医药界。
清宫寿桃丸,原名蟠桃丸 ,曾是乾隆皇帝延年益寿的御用珍品,一度失传。1982年 ,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,翻阅卷帙浩繁的《清宫医案》 。253字的宫廷秘方,终于重见天日 。
如何才能遵循古法 ,复原出清宫寿桃丸呢 ?陈可冀院士遍访全国知名中药厂 。最终 ,他落子达仁堂。郭玉凤 ,当年试制清宫寿桃丸的团队成员之一 。最初拿到的药方 ,如同一个巨大的谜团 。不少药材的炮制方法,语焉不详 。郭玉凤与同事们反复炒制 、试验了上千次 。历时五年 ,清宫寿桃丸终于复原成功 。成为达仁堂岐黄之术炉火纯青的见证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