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媒体关注 | 《老字号 共潮生》——隆顺榕
近期,天津卫视频道播出了大型系列纪录片《老字号 共潮生》。从人文故事、品牌工艺 、地域文化等不同角度切入,结合权威专家解读和珍贵档案资料 ,精彩呈现老字号在近代百年的时代浪潮中,以“振兴商务”“实业救国”为理想 ,心中有家国,敢为天下先 ,谱写爱国与奋进的交响 ;也生动讲述老字号在新时代如何创新发展 、勇立“潮”头 。
集团旗下达仁堂 、郁美净、隆顺榕、乐仁堂 、京万红等多家老字号品牌故事在《老字号 共潮生》逐一展播。今天 ,让我们一起了解隆顺榕的故事 。
隆顺榕
晨光熹微,悠然唤醒历经岁月的药香 。
隆顺榕卫药制作技艺传承人高强 ,24岁进入隆顺榕 ,如今大半辈子已过,藿香正气的制作工艺早已烂熟于心 。
提到卫药 ,魁首当数隆顺榕 。清道光十三年农历四月二十八 ,这一天 ,“津门八大家”之一的卞家新开药局,挂起了隆顺榕的字号 。卞家祖籍江苏武进,清康熙年间迁居天津,最初以隆顺为号,经营棉布庄 ,家道殷实。因南人北居 ,家人易病 ,卞楚芳自研经方,并亲制丸散膏丹,为亲友诊治 。怀抱“济世寿人”的理想 ,1833年,他沿用家传字号“隆顺”,并从自己的学名“树榕”中取一“榕”字缀在其后 。隆顺榕药材地道,诚信经营,成为卫药的主脉 。
以隆顺榕为代表的卫药组方丰富 ,见效快 ,敢于创新,不泥古方。卞楚芳也不拘一格 ,将年少的独子卞俶成送到英美留学,攻读企业管理。1914年 ,卞俶成学成归国,接管药庄 。他斥资五万余元建起三层大楼作为总店,并在梨栈 、东马路等地开设了6家分店 。
此时政局动荡,卞俶成敏锐地发现 ,清廷的遗老遗少 、失意军阀 、下野政客、富商显贵 ,纷纷挤进天津租界蛰居,人参、鹿茸之类的珍贵药材供不应求 。他看准商机 ,采办东北参茸销往天津,大获其利。不久又在上海 、广州、台湾 、香港等地设庄 ,进出口贸易遍及东南亚 、欧美多国,隆顺榕如日中天、蜚声海内外。
“我的父亲刘华圃 ,自幼在安国老家 ,就和药打交道。1919年考入隆顺榕。1928年,我父亲才26岁 ,被破格提升为隆顺榕的襄理 。”刘华圃之子刘新生说 。新中国成立后 ,刘华圃目睹当时人民缺医少药的现状,提出“发展国药、研究提炼、改革剂型,进一步发展中成药”和“成药下乡”的建议 ,得到大力支持 。
刘新生介绍 :“父亲和中药界的名师组建起了中国第一家中成药专业生产基地——(隆顺榕)国药提炼部。第一批剂型改革 ,就有藿香正气水。”
1954年,中国第一个中成药复方酊水剂——藿香正气水成功问世 。此后 ,中国第一个中成药片剂 、针剂 、颗粒剂、水丸 、滴丸等十个中药新剂型,先后在隆顺榕诞生 。
全国药厂纷纷来取经 ,隆顺榕在不断创新中,推动中医药走向现代化与国际化。